【咱们一起奔小康】脱贫路上,他深深的自豪感,他满满的幸福感
| 招商动态 |2016-12-07
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给焦裕禄书记来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自豪;而滑县慈周寨镇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宋伟对自己说:“当乡亲们围着我说‘你真是给俺们办了大好事’的时候,真的感觉头有点晕,眼睛有点湿——我想,也许这就是幸福感吧。”
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
夜里10点了,虽然明天还有一大堆活儿,但我怎么都睡不着。因为对于兰考人来说,今天是个不该忘记的日子。54年前的今天,焦裕禄书记来到了兰考。
代玉建(右二)带领村民搭建葡萄架 史长来/摄
焦书记,我记得你刚来兰考没几天,就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转了个遍。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你对大家说:“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两年前,在老支书和村里百姓一再要求下,我一咬牙,撇下在郑州的生意,回到老家当了支书。回来就一个想法——让代庄501户百姓都致富!
头3个月,我投了100多万元,建了村两委办公楼,修了村里的主干道,老百姓有耍的地方了,外出也方便多了。我想,这下老百姓心里会满意些了吧。焦书记,您猜咋着?群众说我是“‘飞鸽牌’的,这样的干部我们不要!”
一听这话,我窝憋死了!憋了几天后,我认认真真比照了你,觉得差距还大得很——
你说,“我们对兰考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
自然灾害,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你这是啥?是真感情!是韧劲儿!
你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那俺代庄的“馍”该是啥味道呢?我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成立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现在,全村已有400多户加入了合作社,流转土地1600亩,世代只会种麦种豆的代庄人,学会了种植果树、养鱼种藕、栽培大棚水果。
一年时间,代庄百姓有了分红,代庄有了集体经济,代庄31户贫困户都脱了贫。
焦书记,52年前,你留下的那篇没有写完的文章,正由86万兰考人民在集体完成——3年前,县委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3年脱贫,7年小康。今年,兰考就要在咱全省率先脱贫。
焦书记,52年过去了,兰考真的变了。
摆脱贫困我和乡亲们同成长
当乡亲们围着我说“你真是给俺们办了大好事”的时候,真的感觉头有点晕,眼睛有点湿——我想,也许这就是幸福感吧。
宋伟(中)到蔬菜大棚了解贫困户种植情况 邓放/摄
2015年8月,我从省农业厅被派到滑县慈周寨镇北李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进村的时候,我挨个去贫困户家里拜访,发现他们精神头普遍有点“颓”。比如有个困难户叫李守芳,在村里走路从来都是低着头,见人也不打招呼;还有个贫困户叫刘自伟,他爱人患了糖尿病,常年吃药,光这笔钱就把他压得直不起来腰,脸上难见一笑……
这都是贫穷惹的祸,必须尽快让乡亲们脱贫!
我和村两委的同志常往贫困户家里跑,收获了很多有用信息——聂化敬会理发,李廷甫想养猪,还有人会剪塑料花、给木料打渣……
给乡亲们创造条件,就业挣钱!村两委给聂化敬买了理发工具,找场地让他开起了理发店,一年能挣个两三千。
此外,贫困户看病负担最大。像刘自伟的爱人,我们就给她办了特殊救助,负担轻了,生活就好了许多。村里人都说他现在会笑了。
按理说,我们村有蔬菜种植基地、近千亩的蔬菜大棚,200多户种植户,条件很好。可乡亲们就是富不起来。
经过观察,我发现原来是乡亲们不懂怎么科学种菜。这是我的专长啊,在农业厅待了这么多年可不是白待的。
我们村两委班子确定了科学种菜、拓宽销路的策略。举办蔬菜瓜果培训班,培训200多人次。聘请专家帮扶种植户建设示范温室大棚,引导科学种植。招商引资,建设蔬菜果脯加工厂,保护价收购,解除了销路之忧。目前蔬菜园区能提供900多个岗位,好多村民都在蔬菜园区挣工资了!
此外,我们还成立了24家木器加工厂、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个家庭农场,经济效益都不错。村里还建立了3个就业帮扶基地,每年务工人员达1100人,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
2014年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4户,1083人。现在,已经全部摘掉了贫困帽!
兰考报道组、滑县报道组整理
统筹:张红梅
校检:王晓芳
